2008汶川大地震

    2008年05月12日14时28分4.0秒,在四川汶川县发生7.8级地震(5月18日修订为8.0级),震中位于北纬31.0度,东经103.4度。 地震重灾区面积达到6.5万平方公里,涉及到阿坝、绵阳、德阳、成都、广元、雅安等6个市、州,严重受灾的县区达到44个,受灾乡镇1061个,人口大约2000万人,直接受灾人数1000多万。截至2008年5月17日16时,地震已造成死亡28881人、被埋14000人、受伤198347人,救出27560人。截至2008年6月12日12时,地震 已造成69159人遇难,374141人受伤,失踪17469人。

1、 5月12日,都江堰市建新小学4层楼教舍垮塌,学生被埋伤亡惨重,家长痛不欲生。
下图为被救的一个小学生。

 

2、5月12日,四川都江堰聚源中学教学楼垮塌,教学楼设有18个初中班。
下图为救援人员正在从倒塌下的石头下面抢救出一位年轻的女孩。

 

3、5月12日,成都锦江区妇产科医院在地震后即将生产的产妇转移到了室外,这位丈夫给妻子送上深情一吻

 

4、 5月12日下午,温家宝总理乘专机抵达四川成都,于当晚20时抵达都江堰。图为总理向存活的人们喊话

 

5、 5月13日晨,空军空降兵某部4500余名官兵在开封某机场登机,奔赴汶川地震重灾区参加抢险救援工作。

 

6、5月13日,一名等待孩子消息的家长看到一名都江堰市聚源中学遇难学生的遗体被抬出后,奋力向前冲去。

 

7、5月13日,救援人员冒着危险向四川省北川县县城前进。北川县受灾特别严重,老县城80%、新县城60%以上建筑物因地震垮塌。

 

8、5月13日,四川重灾区北川,官兵们抬着一位伤员走在满是瓦砾的大街上。

 

9、5月13日,这是震后的北川县城。

 

10、5月13日,在北川县中学,一位被困在废墟中的孩子经过紧急救助后等待救援。
下图为:拉住你的手,医务人员鼓励北川中学待救伤者。

 

11、5月13日下午,马英九前往台湾红十字组织办公室,以个人身份捐赠新台币二十万元,呼吁民众捐款捐物。
下图为5月15日下午,台湾“行政院长”张俊雄在记者会上,宣布支援灾区20亿元新台币。

 

12、5月13日,脱险群众从北川县城中走出。

 

13、5月13日,四川北川道路坍塌,救援人员步行抬走伤者。

 

14、5月14日12时许,新华社记者传回汶川县城首张图片:解放军直升机携带救援物资抵达汶川县城附近的山顶。

 

15、5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北川县灾民安置点看望灾民。

 

16、5月14日,救援人员在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地震灾区治疗伤员。

 

17、5月14日,解放军官兵在四川省绵竹市九龙镇进行搜救工作。

 

18、5月14日,在四川彭州展开救灾工作

 

19、 5月14日晚,兰州东方红广场两女孩,点燃用512根拼成的“心”字蜡烛,为地震灾区祈福。

 

20、5月15日凌晨,参加抗震救灾的济南军区某部战士在汶川县映秀镇街头休息。

 

21、5月15日 ,北川县26岁男子陈坚在废墟下等待援救。当日晚上8时,经过7个钟头的营救他被救出,但由于伤势严重没能活下来。

 

22、5月15日,在四川省什邡市红白镇中心小学废墟旁,河南省消防总队抗震救灾突击队的搜救人员将找到的孩子们的书包整齐排放,等待家长认领,以告慰生者。五颜六色的小书包仿佛一个个鲜活的幼小生命立于 我们的眼前。

 

23、5月15日,据南方都市报讯:五对新人正在彭州拍照,百年古迹瞬间倒塌,相机留下震撼时刻。拍照的摄影师和照片中的新娘接受了记者的电话采访。新娘的家人都在震中的汶川县卧龙镇,至今没有任何消息。新婚的喜悦被焦虑彻底取代。

 

24、5月15日,北京市民在采血车前排起长长的队伍为地震灾区献血

 

25、5月16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抵达四川灾区,温家宝总理将乘飞机返京

 

26、5月16日下午3时,都江堰一座废墟里,一名因救人被掩埋了三天三夜的解放军战士,被广东消防特勤战士们救出。

 

27、5月16日,经过第二炮兵某部官兵的连夜奋战,通往北川县城的道路彻底打通。

 

28、5月16日,救援人员将2名孩子转移到安全地带。

 

29、5月16日,新华社记者乘军用直升机,航拍下绵竹市一个被地震摧毁的村庄。

 

30、5月16日,通往青川县途中,马鹿乡沙石村孩子们在路边手举感谢标语,向前来救援的人们致谢。

 

31、5月16日,年画之乡绵竹地震前后对比。上图为2006年8月11日拍的绵竹遵道镇鹏花村,下图2008年5月16日同一地点照片。

 

32、5月16日,新华社拍摄的一个从汶川县灾区步行出来的孩子。你看那表情:勇敢而坚定!

 

33、5月16日,四川江油县公安局女民警蒋小娟在地震灾民庇护所为一名地震灾区孤儿喂奶。

 

34、 5月16日,伟大母亲用身体护住3月大的孩子。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象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的变形了,看上去有些诡异。救援人员从废墟的空隙伸手进去确认了她已经死亡,又在冲着废墟喊了几声,用撬棍在在砖头上敲了几下,里面没有任何回应。当人群走到下一个建筑物的时候,救援队长忽然往回跑,边跑变喊“快过来”。他又来到她的尸体前,费力的把手伸进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他摸了几下高声的喊“有人,有个孩子 ,还活着”。 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的把挡着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的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 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的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35、5月16日,胡锦涛到设在北川中学的野战医疗所看望,俯身亲吻北川受伤3岁女童。

 

36、5月16日,被救出的孩子向解放军叔叔“敬礼”。这位“敬礼娃娃”名叫郎铮。

 

37、5月17日,三支部队奋战28小时救出在地震废墟中被困100小时、51岁的男子杨德云。

 

38、5月17日,新娘常芳在沈阳婚礼现场通过网络视频看见新郎郎猛时,激动得哭了。辽宁消防总队辽阳支队铁西中队副中队长郎猛与爱人常芳定于5月17日举行婚礼。汶川地震发生后,郎猛奉命奔赴抗震抢险前线执行救援任务。为了纪念抗震救灾,经辽宁消防总队领导同意,这对新人决定婚礼如期举行。远在地震灾区的新郎郎猛通过网络视频与千里之外的新娘常芳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婚礼。

 

39、5月17日,四川北川,解放军战士从废墟中挖出一只受伤的小狗,好心的战士给它进行了包扎治疗,并给它喂吃的。

 

40、5月17日,北川县城,当地居民在废墟中搜寻尽可能用的家当带走。

 

41、5月18日,胡锦涛主席来到到四川特大地震灾区什邡市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和救援人员。

 

42、5月18日晚,爱的奉献――2008宣传文化系统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晚会在央视直播,现场募捐15.14亿元。

 

43、5月18日晚,马英九和夫人周美青参加当地电视台和红十字会等为四川赈灾募款的“把爱传出去”晚会,并接听民众的捐款电话。

 

44、5月19日,数万群众汇集在成都天府广场,深切哀悼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

 

45、5月19日14时28分,在北京一证券交易所,两位股民在为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默哀。2008年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5月19日14时28分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汽车、火车、轮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

 

46、2008年5月19日,天安门广场下半旗悼念汶川地震遇难同胞。

 

47、5月19日下午2时28分,胡锦涛、江泽民、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等,向遇难同胞默哀。

 

48、2008年5月20日,映秀镇一名被埋近179小时的男性幸存者获救。当日零时50分,上海消防总队在汶川映秀湾水电总厂废墟中抢救出一名被掩埋178个小时22分钟的31岁男子,名叫马元江,是映秀湾水电发电总厂发电部副主任。

 

49、5月20日,美国总统布什和夫人劳拉来到位于华盛顿的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吊唁中国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者。

 

50、5月20日,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联合国安理会会议上,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与安理会成员集体默哀,对中国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者表示哀悼。

 

51、5月20日18时45分,60岁老太王有群被困196小时后获救。这是成都空军某训练团在四川彭州市龙门山九峰村营厂沟成功解救出来的。

 

52、5月21日下午2时30分,被困在大山一引水洞里216个小时的38岁妇女崔昌惠,由上海特警和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用直升机成功救出。

 

53、5月22日,四川什坊红白镇,一户居民在已经没有房顶和围墙的厨房里做饭。

 

54、5月22日,温家宝总理重返四川重灾区北川考察。这是温家宝和在北川县城执行防疫任务归来的战士握手。

 

55、5月23日, 四川绵竹被困266小时老人获救,他是目前汶川大地震中被埋时间最长的获救者。23日下午4点左右,上海赴川救援特警在绵竹市广济镇较为偏僻的中心村,发现了一名老人被压在倒塌的房屋废墟里将近266个小时了。这名老人叫肖致户,今年80岁,因下肢瘫痪,一直卧床。地震时肖老伯家房梁倒塌,将他压在家中,所幸并没有受伤。而肖老伯的老伴也无力长距离行走求救,只能为肖老伯端饭送水,维持他的生命。

 

56、5月26日,四川都江堰,一名志愿者正在灾民安置点辅导儿童读书,孩子的课本都来自社会各界捐献。

 

57、6月5日,“微笑女孩”唐沁找到了。这张笑脸感动了无数网民,被称为“地震中最美的微笑”!她是什邡市红白中心小学四年级1班的唐沁,今年10岁。之前一些媒体报道的“最美微笑”来自灾难中另一位坚强的女孩高莹,是个“美丽的误会”。当时的解说:这是一个女学生,从废墟中挖出来时双腿都断了,她的双手也被砸伤,她从被挖出来到救助站都没哭,在大家挪动她的时候她也只是咬了咬嘴唇!这个女学生还一边微笑,一边对大家说“要勇敢!”小妹妹展示了世界上最美的微笑。

 

58、6月10日,唐家山堰塞湖成功泄洪,威胁解除。图为唐家山堰塞湖泄流洪水流经北川县城的情况。

 

59、6月12日,火线上马的四川大地震纪实系列剧《震撼世界的七日》即将杀青,童蕾扮演蒋敏。蒋敏是彭州市公安局民警,在汶川地震中失去了10位亲人,包括父母和女儿。但她还是忍受巨大的痛苦投身到救援行动中,多次昏倒在抢险救援现场。

 

60、我们的家园,我们的孩子。

 

61、 地震时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宁夏、甘肃、青海、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贵州、云南、西藏、江苏、浙江、香港、台湾等地有震感。图为重庆发生强烈震感,西南大学育才学院众多学生正在午睡,许多学生没穿衣服逃出寝室。 下图为5月12日夜,重庆西南联合大学上万学生聚集在学校操场上躲避余震。

 

62、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汶川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州东南部的岷江两岸,是羌、藏、回、汉各族人民交汇融合的地带。全县总人口约10.6万人。汶川县海拔1326米,距省会成都159公里,距州府马尔康204公里。该县界于北纬30°45′-31°43′与东经102°51′-103°44′之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位于汶川县境内西南部。 下图是地震前的汶川县城全景。

 

  “中国,挺住!”

  俄新社网站编辑部 2008年5月17日

  汶川地震让半个亚洲震动,让整个世界震惊。中国经历的磨难太多,但从没在磨难中倒下。面临灾难,中国展现出坚韧与顽强;珍视生命,中国赢得了全世界的敬意和赞扬。

  在这个生死交织、人神共泣的时刻,我们愿共同分担这份痛楚,愿共同祈祷生命的希望。

  中国不需要同情,中国需要理解;中国不需要安慰,中国需要支持。我们愿以杯水之力,尽寸尺之能,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我们知道,一个总理在两小时内就飞赴灾区的国家,一个能够出动十万救援人员的国家,一个企业和私人捐款达到数十亿的国家,一个因争相献血、自愿抢救伤员而造成交通堵塞的国家,永远不会被打垮。

  希望必将与中国同在。
  让我们为生者祝福,为死者祈祷。

  中国,走好!

 

   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一月全景纪录
    2008年06月12日 新华网

  汶川大地震一月之际,谨以此文献给遇难的同胞,献给不屈的人民,献给从灾难中奋起的祖国……——题记

  一个月,实在太短,短得我们还来不及擦干悲痛的泪水。

  一个月,实在太长,渴望重建的中国从灾难中不屈奋起。

  2008年5月12日,大地痉挛,山崩地裂,数万人顷刻殒命。山河齐哀,举国同泣。

  2008年6月11日,悲切仍在心底,生命依然茁壮。烈日下的废墟,处处闪现重建家园的身影。

  这是13亿人民必将共同铭记的一段岁月。30个日日夜夜,我们在相互守望中再一次感悟———

  许多巨大的历史灾难,最后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这就是社会发展的辩证法则。

  汶川,一个陌生的地名,进入亿万人的视野;

  地震,一场惨烈的灾难,把全国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


  5月12日。星期一。下午。一切如常。

  离北京奥运会开幕还有88天。从重庆、甘肃、陕西,到福建、上海、云南……城市的街巷,人流如织;乡村的田野,绿意盎然。

  北京。多云。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值班室,29岁的速报员杨陈正在值班。

  数千里之外的四川省汶川县,一个名叫映秀的小镇,幼儿园的孩子正在午睡。远在崇州的怀远镇中学,英语教师吴忠红带着学生复习单词后,在黑板上写下又一个生词。

  立夏刚过,暑气未盛,正是宜人时节。成都郊外的白鹿书院教堂前,几对新人正欢笑着拍摄外景婚纱照……

  灾难,突如其来———

  大地颤栗,山川扭动。一座座建筑,摇晃着轰然倒塌。从天而降的巨石,无情地砸向大地;漫天而起的尘土,遮蔽了烈日和长空。恐慌的人群,朝各个方向涌出。揪心的哀号和裂肺的呼唤,让天地变色、草木悲吟……

  汶川、北川、青川……碧水青山、风景如画的旅游胜地,顷刻间满目疮痍、废墟片片。

  绵竹市汉旺镇那座标志性的钟楼上,时间被永远定格在14时28分。

  “同学们,快跑!”生死刹那间,吴忠红老师扯着嗓子高吼着,死死撑住已经变形的门框,催促同学们从身边冲出。发现楼上还有两名学生,吴老师又逆着人群跑向四楼,却再也没能出来……

  同一时刻,和吴忠红一样,许多默默无闻的教师,在生死关头以自己的行动成就了不朽的永恒———

  谭千秋,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师,张开双臂趴在桌子上,护住桌下的4个孩子;

  张米亚,汶川映秀镇小学教师,跪仆在废墟中,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学生;

  杜正香,绵阳平武县南坝小学代课教师,卧倒在瓦砾中,头朝着门的方向,双手各拉着一个孩子,胸前还护着3个幼小的生命……

  强大的地震波,震动四川,震动北京,震动全国,震动世界。

  “嘀!嘀!嘀!”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值班室里,实时监测机的屏幕上地震波出现剧烈振荡,地震报警器发出刺耳的警报。

  数据很快整理出来。杨陈和他的同事们被面前的结果惊呆———

  14时52分52秒,新华社第一时间发出快讯:强烈地震发生在四川境内。

  不到3分钟后的14时55分49秒,新华社再次发出消息———

  “北京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7.6级地震。”

  半个小时后,震级被修订为7.8级,5月18日又修订为8.0级。

  相当于数百颗原子弹的能量,在10万平方公里的区域瞬间释放,波及甘肃、陕西、重庆等16个省区市。

  地震!大地震!特大地震!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整个国家紧急运转———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立即作出重要指示: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

  16时40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乘飞机离开北京,赶赴四川指导抗震救灾。

  12日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全面部署抗震救灾工作。会议决定成立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全面负责抗震救灾工作。

  当晚,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在四川灾区一线召开了第一次会议……

  汶川,一个并不熟悉的地名,进入亿万中国人的视野。

  地震,一场空前惨烈的灾难,把全中国紧紧凝成一体。

  人民军队紧急应变———

  总参谋部启动应急预案!武警总部启动紧急预案!到12日24时,近两万名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已到达灾区开展救援。24000名官兵紧急空运到重灾区,1万名官兵通过铁路向灾区进发。

  “汶川!汶川!汶川!”———全中国都在心里呼喊,全世界的目光都向这里聚焦。

  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和国家地震灾害现场工作队急赴灾区……

  民政部紧急调拨5000顶救灾帐篷支援灾区……

  公安部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全警动员……

  中国红十字会迅速调拨价值78万余元的救灾物资……

  卫生部紧急组织10多支卫生救援队赶赴灾区……

  电信、电力、交通等部门也紧急启动应急预案……

  在四川,大规模的抢险救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迅速展开。28支医疗队紧急赶往汶川、绵竹、德阳等地……

  这是一个无眠无休之夜。雨水,和着人们的泪水和哀伤,无休止地洒向倒塌的房屋、滑坡的山体、悲痛的人群……

  永远记住这些普通而伟大的母亲吧———

  她的双手支撑着身体,护卫着襁褓中的孩子。手机里,留着临终前写下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年轻的妈妈怀抱着婴儿,蜷缩在废墟中。已经没有呼吸的她,临去的那一刻,把乳头塞进了孩子的嘴里。

  已经遇难的母亲,用弓曲的脊背顶住压下的大梁。诀别之际,她割断自己的静脉,让血流的方向对准怀里孩子的小嘴……

  5月12日,黑色的日子。这个日子的前一天,是我们的母亲节。

  我们不会忘记那些逝去的生命,他们是我们的骨肉同胞;

  我们会永远记住这些不屈的身影,他们的英勇感天动地


  “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

  5月13日上午10时许,四川锦竹成都小学救援现场。当几成废墟的教学楼在余震下突然晃动,上级下令救援人员撤出时,19岁的消防战士荆利杰双膝跪倒,哭着这样大声喊道。

  在场的人,都哭了。

  看到这一画面的许多人,也哭了。

  救人!争分夺秒救人!尽最大努力救人!———灾难当头,每一个人都在心底响着同样的声音。

  从地震当天到5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先后召开3次会议。会议强调的是同一个主题:把抢救被困群众放在第一位,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一切努力施救。

  “抢救人民群众生命是首要任务。”———5月16日至18日,在抗震救灾的危急时刻,胡锦涛总书记深入北川、汶川等重灾县市,察看灾情,慰问群众,实地指导抗震救灾工作。

  5月31日至6月1日,胡锦涛又翻山越岭,赶赴陕西、甘肃的重灾县市考察。

  以人为本,生命至上。中南海与灾区人民情相通、心相连。

  5月22日,温家宝总理再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

  吴邦国、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等领导同志也纷纷来到救灾一线,对抗震救灾作出具体部署……

  关爱生命、抢救生命、为了生命———抗震救灾中的一切工作都以生命为中心。

  5月2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第四次委员长会议,支持国务院集中财力投入抗震救灾的安排。

  第二天,全国政协举行第四次主席会议,对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参与抗震救灾作出部署。

  帐篷里、火车上,哪里都是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办公的场所。一个月的时间里,这个流动指挥部召开了18次会议。

  这是规模空前的紧急集结。数日之间,13万官兵云集灾区。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子弟兵,在灾难面前再一次大规模出击……

  余震、山崩、暴雨中,一次次壮烈的突进———

  13日20时许,成都军区某集团军军长许勇率先遣队,徒步进入汶川映秀镇。

  13日23时15分,武警某部参谋长王毅和他的挺进小分队率先进入汶川县城。

  震后第2天,救援部队进入所有灾区县城;

  震后第3天,进入所有重灾乡镇;

  震后第7天,救援人员进入全部1480个受灾行政村……

  地震,使许多重灾区通向外界的道路被毁。打通生命线,与在废墟中抢救生命同样重要!

  重灾区汶川映秀镇的外出通道全面中断。1000余名官兵南北对进,分段突击,连续奋战47个小时,终于打通汶川县漩口铝厂至映秀镇的陆路通道。

  15日18时,绵竹至北川的道路打通;

  15日21时40分,通往汶川县城的317国道打通;

  15日23时15分,丹巴至理县40公里道路打通;

  24日9时53分,宝成铁路109隧道打通,通往抗震救灾前线的又一条“大动脉”宝成铁路恢复正常通行……

  危难之中,党旗更红。“党员突击队”“党员抢险队”“党员服务队”……抗震救灾的第一现场,到处闪现着共产党人的身影。

  生命至上,爱心无价。农民、工人、教师、公务员、企业家、医护人员……危难面前,亿万普通人伸出温暖的手———

  他是一位普通商人。在橘黄色的救援队伍中,一身便装的他分外醒目。地震发生后,他抛下客户,开车直奔都江堰。他说:“因为我还活着,所以我要来。”他的名字叫陈岩。

  他们是一群普通农民。山东莒县洛河镇的10位村民,开着一辆农用三轮车,颠簸四天三夜,行程3000多公里,赶到了灾区……

  救灾的日子里,一个个、一批批、一群群自发自愿的救援者,从四面八方奔赴灾区。他们与解放军同行,与救援人员并肩,只为托起每个生命的希望。几万、十几万……人们至今仍无法说出“志愿者”这一群体的准确数字,但他们那动人的身影留在了每一个人的记忆中。

  从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战士,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疗队、防疫队;从国内近400支专业救援队伍,到来自俄罗斯、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的270多名境外救援人员……汇集于生命集合号下的,是一支创造生命奇迹的“铁军”。

  有爱,就有奇迹。119小时,150小时,172小时,216小时……一个个在废墟中坚守的生命,在救援人员绝不放弃的努力下成功获救。截至6月9日,仅四川灾区就有83988人被从废墟中救出。

  应该记住灾难中英雄少年的身影:9岁半的林浩把已经昏迷的同学背出废墟,又重返废墟背出另一名被掩埋的同学;11岁的张吉万背着3岁的妹妹,在震后的深山里走了12个小时,到达绵阳安置点……

  应该铭记这些最可爱的人的飞姿:米-171直升机执行救援任务途中,坠毁在映秀镇西北的高山密林中。遇难者中有51岁的羌族飞行员,也有年仅23岁的二级士官……

  这是一群同样让人难忘的身影。废墟上,瓦砾间,救援的现场,低矮的帐篷……一批批中国记者冲到了救援第一线,用笔和镜头传递信息、记录历史、呼唤爱心、播洒希望。

  从地震发生的那一刻起,中国政府准确、及时、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聚焦了全民的关注,传达出对生命的关切。抗震救灾中每天的新闻发布会,将灾情和救灾的进展及时告知公众;向所有外国记者开放灾区采访……世界看到的,是一个开放自信的大国形象。

  5月19日,全国哀悼日第一天。鲜艳的五星红旗,第一次为她的公民遇难而低垂。13亿人一同低首,为大地震遇难同胞默哀。

  “汶川挺住!”“四川加油!”“中国加油!”……

  14时31分,当3分钟的默哀结束,聚集在天安门广场上的人群中,爆发出一声声呐喊。发自肺腑的呼喊,声震长空……

  我的心连着你的心,生命的接力在延续;

  你的痛牵动我的痛,我们共同创造生命的奇迹


  废墟中,掩埋着幸存孩子血肉模糊的身子;担架上,传来受伤人员痛苦的呻吟;帐篷医院里,到处是等待救治的群众;一些重伤人员正与死神进行最后的抗争……特大地震,让无数的生命面临惨烈的劫难。

  有了人,就有了一切!保住了生命,就保住了希望!党中央、国务院对救治受伤人员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具体部署———

  “尽快赶赴灾区,全力抢救受伤人员”;

  “继续从各地和部队调集医护人员”;

  “尽快将重伤员转送到条件较好的医疗机构救治,保证灾区医疗急救物资供应”……

  这是十万火急的生命大驰援———

  震后不到5分钟,成都军区总医院就紧急部署,迅速设立4个露天临时救治点,震后7分钟就收治了首例伤员。

  5月12日晚8时许,由武警总医院22名医护专家组成的救援医疗队,搭乘专机由北京飞赴灾区。与此同时,从成都到北京,从上海到广州,从哈尔滨到乌鲁木齐……一支支医疗队从全国各地紧急驰援灾区。

  徒步突进、水陆并行、直升机转运……医疗救护人员与其他救援人员一道,冒着生命危险,争分夺秒突进重灾区。

  到21日20时,医疗救治队伍已覆盖灾区每个受灾村庄。目前,奋战在灾区一线的医务人员总数超过了14万人。

  生命攸关,分秒必争。当一位位血肉模糊、生命垂危的伤者从废墟中抬出,与死神赛跑的重任就落在了白衣天使的身上。

  这是一个个令人动容的身影———

  尽管丈夫在地震中不幸遇难,北川县禹里乡卫生院护士杜娟仍在夜以继日地抢救伤员。6天后,当她护送重伤员乘坐直升机飞越北川县城,透过舷窗看到丈夫遇难的城市时,坚强的她再也忍不住滚滚的泪水……

  夜以继日地连续给伤员做手术,让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退休教授张泮林累倒在手术台边,心脏停止跳动近1分钟。仅仅休息了一个晚上,74岁的他又站在了手术台旁。在回答“做了多少手术”时,这位外科专家不假思索:“记不清楚。反正哪里最危急,我就到哪里去。”

  大音希声,大爱无言。正是无数医护人员的坚持、执着和呵护,让一朵朵生命之花顽强绽放。到6月10日12时,因地震受伤住院治疗累计95252人,已出院76853人。

  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接力———

  在被废墟掩埋179个小时后,汶川映秀湾水电总厂职工马元江被成功救出。重伤、饥饿、脱水……死亡随时可能降临。在几十支手电筒的照明下,医护人员在废墟上展开紧急抢救。20日下午3时,马元江被火速转移至第三军医大学重庆新桥医院。一进医院,20多位专家就开始会诊、研究救治方案……

  5月20日早7时,青川县的高龄孕妇杨春波出现了阵痛。70公里外的天津医疗队艰苦跋涉1个半小时,来到杨春波身边紧急施救,随后又将她送往80公里外的野战医院。当下午6时许,一个女婴呱呱坠地,累得几乎虚脱的医护人员松了一口气……

  最快的速度、最好的医术、最深的爱心……广大医护人员争分夺秒,与死神开展一场生死竞速。

  这是史无前例的伤员大转移———

  成都、德阳、绵阳、广元等地医院伤员爆满、医疗资源紧缺、医务人员超负荷运转……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统筹全国的医疗资源,适度分流、转运、收治受伤群众。

  北京紧急制定转运方案,云南递上请战表,陕西报上申请书……为灾区减压,为国家分忧,全国各地纷纷举手。

  5月18日,43辆大巴和近百辆救护车,满载着伤员由绵阳驶向重庆。

  19日,首趟转送伤员的专列载着206名伤员,驶上新生的旅程。

  20日,首趟运送伤员的“爱心号”航班展翼,将36名重伤员以最快的速度护送至广州……

  为了减轻转送伤员的疼痛,救护车司机尽量控制车速,把车开得更平稳;为方便伤员直接上车安卧,专列的每节列车都卸掉一扇窗户,掀起所有的中铺;为了腾出空间安放伤员,航空公司拆除了机舱座椅,用绳索牢牢固定担架四角,防止伤员受气流颠簸之苦。

  “绝不让一名灾区伤员在沈阳出现危险!”这是中国医科大学附一院全院上下的共同心声。为了挽救其中一名伤员的生命,中国医科大学附一院为他专门配备了4名医生、3名护士,24小时轮番抢救、看护……

  到5月31日,四川地震灾区累计向全国20个省区市的340多家医院转送地震伤员10015人,为此出动了21次专列、99架包机以及万余次救护车和5000余名医务人员。这场全国范围的地震伤员大转运、大护送、大救治,同样成为抗震救灾中引人注目的一大壮举。

  用真情搭起新的家,为受伤的心灵遮风蔽雨;

  用爱心撑起一片天,让温暖的阳光驱散阴霾


  5月31日,星期六。震后第19天。

  位于成都的西南财经大学爱心学校,安置了1000多名来自汶川灾区的孩子。中午时分,穿着统一服装的孩子们在老师带领下,手拉手排着队来到食堂吃饭。他们的午餐是:一份米饭、两荤一素3个菜。

  几乎同时,在陕西省重灾区宁强县广坪镇金山寺村的简易防震棚里,几十个孩子正在老师的辅导下,有的在画画,有的在做数学题,有的在复习语文……

  特大地震灾难,在瞬间吞噬了一切,让孩子失去了学校,失去了老师,失去了同学———

  孩子,孩子,孩子!成千上万的灾区孩子,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

  教育部门紧急应对,宣布受灾严重的县市区延期举行高考;对考上大学的孤残考生将免收学费,提供生活费补助;对没能考上大学的孤残学生,将实行免费就读中等职业学校,提供职业技能培训。

  全国各地向灾区的孩子,伸出了温情的手———

  5月18日上午,成都市新都区新繁镇中心敬老院改成的爱心学校,来自彭州、都江堰、绵竹等重灾区的166名孩子在这里复课。

  5月29日,来自重灾区安县的500多名小学生,乘专列前往云南昆明,入读当地9所办学条件好、师资力量强的小学。

  在青岛,借读的60多名灾区孩子,被学校当成了宝贝;在北京,对灾区来的孩子减免学费、食宿费……

  一顶顶帐篷、一间间活动板房,成了临时教室。震后第6天,在灾区的许多角落,又响起了琅琅的读书声……

  特大地震灾害,使4600多万人受灾,需要转移安置的受灾群众达到1400多万。“受灾人数比北欧5个国家人口的总和还要多。”瑞典紧急事务救助署官员佩尔·约尔奈斯感慨地说:“中国此次赈灾难度之大、需救济人数之多,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屈指可数的。”

  “要千方百计向灾区运送食品、饮用水、药品和帐篷、防寒衣被等救灾物资,确保灾区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临时住处。”———震后第一时间,胡锦涛总书记就对受灾群众的安置提出明确要求。

  急灾区群众之所急、办灾区群众之所需、解灾区群众之所难。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各部门、各地区紧急行动———

  国务院决定在3个月内向灾区困难群众每人每天发放1斤口粮和10元补助金,为地震造成的“孤儿、孤老、孤残”每人每月提供600元基本生活费。

  3天后,民政部、财政部和国家粮食局出台了具体的救助政策。

  确保灾区生活必需品价格基本稳定———发展改革委出台具体措施。

  及时将地方储备中成品粮油储备投放到抗震救灾第一线———国家粮食局向各地提出要求。

  16.4万吨中央储备粮油紧急投放地震灾区———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立即部署。

  筹集并发出粮油14200吨———四川省粮食部门想方设法、挖掘潜力……

  血浓于水,手足情深。成都、北京、石家庄、上海、重庆……人们排起长队,捐款、捐物、献血,汇聚成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截至6月10日12时,全国共接收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款物总计444.32亿元。7300多万名共产党员更以67亿多元的“特殊党费”,表达了对灾区人民的真情牵挂。

  饮水安全,关系重大。

  一组组环保、水利、卫生人员紧急赶赴灾区检测水质,一台台移动制水设备和净水器源源不断地送往灾区,一包包饮用水消毒药剂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一辆辆送水车穿行在受灾的城镇和乡村……6月5日,水利部宣布,在基本解决四川灾区570多万人的应急供水后,将争取实现为受灾群众人均日供水20升以上的目标。

  这是一项万分紧迫的任务———

  灾区急需救灾帐篷!

  灾区急需过渡安置房!

  党中央、国务院紧急部署,要求在一个月内向灾区提供90万顶帐篷,同时安排专项资金,为灾区首批建造100万套过渡安置房。

  受灾群众住的问题,牵动着党和国家的最高层。5月22日,胡锦涛总书记前往浙江湖州的帐篷生产企业,实地考察救灾帐篷生产情况。3天后,总书记又前往河北省廊坊市,考察过渡安置房生产情况。

  “灾区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在一家家救灾帐篷和过渡安置房生产企业的车间里,机器不停运转,灯火彻夜长明。有的企业推掉了其他商业合同,有的企业紧急扩大生产规模,有的企业把员工中的共产党员组成了突击队……一切只有一个目标:让受灾群众早日住进“新家”。

  这是一组让人宽慰的数字:截至6月10日12时,全国已向灾区调运救灾帐篷100多万顶、被子470多万床、衣物近1400万件。在四川灾区,68100套过渡安置房已经安装。来自各地的大批过渡安置房正源源不断地运往灾区……

  伤痕累累的大地上,又见袅袅炊烟;集中安置点附近,商铺重新开张;帐篷学校前,鲜艳的红旗迎风飘扬……古老的中国,经受无数历史沧桑,屹立不倒;灾区的人民,从地震废墟中站起,更加坚强。

  悬湖、余震、疫情……一个又一个艰险,摆在我们面前;

  坚守、突进、奋战……一次又一次拼搏,灾区群众转危为安


  危险,并没有随大地的暂时平静而远离。

  山崩地陷,江河阻断。34处堰塞湖,成为悬在百万人民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大自然显示出它可怕的力量!海拔2000多米的唐家山在地震中被削去一半,形成了一道长803米、宽611米、高82.65米至124.4米的巨大堰塞体。奔腾不息的湔河在这里被死死围住,形成了一个最大可蓄水近3亿立方米的“天然悬湖”!

  余震一次次出现,雨在一天天下,唐家山堰塞湖的堰前水位也在一天天地往上涨,蓄水量很快从3000万立方米攀升到了2亿多立方米!

  北川告急!绵阳告急!!四川告急!!!全中国的心,都随着不断上涨的水位,一同悬了起来———“悬湖”一旦溃决,成都平原将不堪设想。历史上,曾有数万生命倾灭于震后堰塞湖的溃决,损失远大于地震本身……

  决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始终密切关注着唐家山堰塞湖险情的胡锦涛总书记强调,一定要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要认真组织,精心安排,加强巡视,做好应急预案,确保紧急情况下不出大的问题。

  “绝不能让一个百姓伤亡”,温家宝总理也对唐家山堰塞湖排危抢险工作提出明确要求。6月5日至6日,总理又亲赴唐家山,实地指导抢险工作。

  险情就是命令!唐家山堰塞湖现场,一场排危抢险的战斗正式打响———

  临危受命,不惧生死。5月21日,20余名专家和武警水电部队官兵,从悬停在唐家山堰塞湖坝顶的直升机上冒险跳下。

  由于天气原因,大型挖掘器械一度无法通过飞机投送。紧急关头,武警水电部队以及成都军区1800名官兵于5月25日组成突击队,每人携带10公斤炸药和锨镐,强行突进唐家山堰塞湖堰顶。

  情况万分紧急,堰顶就是战场———

  余震随时发生,飞石“哗哗”滚下,但武警官兵、解放军指战员和水利工程技术人员日夜奋战、毫不畏惧。气温白天高,夜晚低;衣服湿了干,干了湿。许多人累得都难以站直身板,但没有人停下手中的锨镐,各种机械设备昼夜轰响……

  6月1日凌晨,排危抢险队伍终于在唐家山堰塞湖坝上抢挖了一条数百米长的泄流槽,比原计划的时间整整提前一半!

  6月7日7时08分,泄流槽开始泄流。

  6月10日9时,唐家山堰塞湖坝前水位下降到742.18米。

  10日17时18分,被堰塞体阻隔了整整29天的洪水,以排山倒海之势倾泻而下,顺利通过四川省第二大城市绵阳。唐家山堰塞湖抢险取得决定性胜利!

  频繁发生的余震,同样是对灾区群众的极大威胁。截至6月10日8时,汶川地震主震区已累计监测到余震11356次,平均每天390多次,其中5级以上余震27次、6级以上5次。

  5月19日,一条重要消息在四川等地的电视台滚动播出:“5月19日至20日汶川地震区附近余震发生的可能性较大。”

  一石激起千层浪。政府主动披露的余震监测信息,虽然给灾区群众的生活造成短暂困扰,但其中体现的政府对百姓生命的关怀,得到了灾区绝大多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往往反复上演着同样的悲剧———大灾之后,疫病流行,冷酷无情地夺去无数幸存者的生命。

  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这是中国政府向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

  防疫如同救灾,同样刻不容缓———

  地震发生后,卫生部立即作出决定:医疗队中必须包括防疫人员,并调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卫生防疫队先期进入灾区指导卫生防疫工作;

  民政部、公安部、卫生部联合制订了地震遇难人员遗体处理意见,对遗体处理方式和卫生防疫等提出明确要求;

  农业部全力防控灾区动物疫情,加紧组织调拨消毒药品、器械、疫苗等防疫物资,紧急编制《地震灾后动物疫病防控宣传挂图》等宣传资料;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派出工作组,实地协调四川救灾急需药品及医疗器械等问题……

  这样的情景在灾区随处可见———

  高温、烈日、潮湿、胶皮防护服密不透风……防化部队的官兵们冒着危险,每天都在废墟间穿行。汗水顺着头、身、腿汇聚到靴子里,每当脱下靴子,就能哗啦啦倒出两滩水来。

  这样的故事在灾区每天都在发生———

  不断发生的余震让四川省松潘县白羊乡再度与外界失去联系,大山深处乡亲们的卫生防疫问题十万火急。来自天津的王延让等防疫专家冒着大雨,爬过泥石流地区,连夜翻越海拔3000多米的大山,紧急行军17个多小时,给村民送去急需药品……

  “覆盖,覆盖,卫生防疫人员一定要覆盖全部乡村!”这是命令,更是奋战在灾区的16000多名卫生防疫人员的共同誓言。

  历史,将忠实地记录:到5月27日,地震灾区所有的县、乡、村和受灾群众临时安置点,都已实现医疗救治、防疫监督、疫情监测和医疗卫生物资的全面覆盖。目前,灾区的疫情没有超过常年疾病的分布情况,没有发生重大传染病突发事件……

  灾难,让人奋起,我们坚强面对明天;

  困境,孕育希望,我们用信念开创未来


  那一刻,让人不堪回首———

  大地摇动的一瞬,数万人失去生命,无数人痛失家园,2万多家工业企业受灾,5000多个规模以上企业停产……

  这一幕,令人感怀震撼———

  “既然活下来了,就要活得好一点!”在地震中失去儿子、儿媳和孙子的农民李成林,眼泪几乎流干。顶着烈日,这位四川安县花荄镇的老人又走进田里给庄稼打农药。

  擦干眼泪,继续前行。这是中华民族永不屈服的精神写照。

  恢复生产,重建家园。这是在废墟上不断响起的生命壮歌。

  “抓紧制定灾后重建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建立对口支援机制,举全国之力,加快恢复重建。”———5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会议,对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作出部署。

  把握先机的战略决策,环环相扣的推动部署,为恢复重建的顺利推展奠定了基础。

  迅即建立灾后恢复重建基金———5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举全国之力多渠道筹集灾后重建资金。中央财政今年先安排700亿元,建立灾后恢复重建基金,明后年继续作相应安排。

  第二天,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决定:支持国务院集中财力投入抗震救灾的安排,对今年预算支出结构作出相应调整。

  6月5日,芒种。正是一年农事最繁忙的时节。

  四川彭州,地震重灾区。虽然房子塌了,虽然伤口还未愈合,新兴镇阳坪村村民程健依然一大早就下地插秧。

  “政府和解放军都在忙着救灾,我们不能闲着,田更不能闲着,可不能误了农时啊!”35岁的程健说,自己刚刚领到了政府发给的尿素,下周就准备给秧苗施肥。

  在地震灾区,随处可以见到这样的景象:山寨边,妇女忙着采摘红透的樱桃;田地里,男人弯腰在收割成熟的油菜;废墟旁,老老少少一起晾晒金黄的麦子……

  只要双手还在,毁了的家园就一定能重新建好———

  6月2日凌晨3时多,天色依然漆黑。四川广元荣山镇高坑村的一顶帐篷里,杨孝莲起身到外面新砌的泥巴灶上生火做饭。当天,她的丈夫张必生要一早坐大巴前往北京,然后转飞阿尔及利亚打工。

  地震中,张必生家的4间瓦房全部垮塌,5口人无家可归。懂电工技术的张必生,被当地劳务部门组织去国外打工。这位朴实的农民说:“只要人还在、手还在,就一定能把塌了的房子重新盖起来。”

  抢修设备,恢复生产,沉寂数日的机器轰鸣声重新响了起来———

  位于四川绵竹市的东方汽轮机厂,是我国三大汽轮机、燃气轮机和风力发电设备制造企业之一。地震中,许多厂房倒塌,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0亿元。

  地震刚刚停止,东汽的干部职工就在废墟中抢修设备、搜寻技术资料。5月17日,东汽风电机组开始恢复生产,沉寂了5天的机器重新响了起来;3天后,首批风电机组就发往山西、内蒙古……

  灾后重建,规划要先行———

  汶川、北川、青川;城镇、乡村、山谷……来自地震、土木、水电、环境、气候等22个专业学科的专家队伍,顶风冒雨进行现场调研,评估灾区地质地理条件,对重建项目进行科学选址。

  再建家园,法制是保障———

  6月9日,国务院公布《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这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一个地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条例,为灾后过渡性安置、调查评估、恢复重建规划、恢复重建等不同阶段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法律依据。

  举全国之力,支援灾区重建。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性,在灾后重建中闪烁出耀眼的光芒———

  北京,什邡;上海,都江堰;山东,北川;广东,汶川;江苏,绵竹;浙江,青川……

  它们,过去相隔遥远;它们,今天密不可分。

  5月26日,党中央作出了“建立对口支援机制”的决定。

  5月27日,国务院明确提出:“实行一省帮一重灾县,几省帮一重灾市(州),举全国之力,加快恢复重建。”

  6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专门研究部署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工作。

  心手相牵,倾力相助———

  江苏提前23天完成对口支援绵竹市的第一阶段抗震物资驳运任务;

  浙江计划接收3000名青川中职学校学生来浙就读,学生毕业后可以留在浙江就业;

  山东调集精干力量,紧张抢修北川灾区道路,并组织规划、建设、地质等方面专家奔赴灾区,为恢复重建紧张准备……

  灾难,让人奋起;困境,孕育希望———

  特大地震发生5小时后,四川郫县红光镇的朱玉兰,在成都四川省人民医院顺利生下一名男婴。

  同一天,在彭州、绵阳、德阳等地的救灾帐篷里,一个个新生命诞生了。这个特殊时刻诞生的孩子们,许多都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震生。

  一个月过去了。朱玉兰的儿子徐震生已经会笑,在妈妈的怀抱里,在亲人慈爱的目光里……

  这是一个稚嫩生命迎接世界的方式。它似乎在告诉人们:灾难,毁不掉中国人的信念;明天,将由我们用双手去开创!(新华社北京6月11日电)

 

上一页 | 关闭窗口 | 下一页

 


艺术天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