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晚年周恩来
2、1912年,少年读书时期的周恩来
3、1920年11月,在法国勤工俭学时的周恩来
4、1922年在柏林
5、1922年,周恩来和入党介绍人张申府(右一)、刘清扬(右二)在柏林万赛湖的合影。
6、1924年,从欧洲回国后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
7、1925年,周恩来和邓颖超结婚期间留影
8、1935年,长征到达陕北时的周恩来
9、1937年8月,与国民党谈判后回到延安,和毛泽东、朱德、林伯渠在窑洞前合影。
10、1939年8月,周恩来赴苏之前与刘少奇合影
11、1940年9月,周恩来和邓颖超在被日本飞机炸毁的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楼前留影
12、1948年5月,在西柏坡办公室签署作战命令时的留影。
13、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周恩来和毛泽东等在天安门城楼上。
14、1950年6月,周恩来和朱德在全国政协会议上
15、1950年8月8日,周恩来和邓颖超在中南海西花厅拍摄的结婚二十五周年纪念照
16、1952年8月,周恩来与毛泽东在北京先农坛体育场观看解放军体育运动会的比赛。
17、1953年1月,周恩来在庆祝著名画家齐白石九十三寿辰宴会上同老人促膝谈心
18、1954年7月18日,周恩来在日内瓦宴请英国著名电影艺术家卓别林。
19、1955年4月,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
20、1955年6月,周恩来同科学家们在一起
21、1956年6月,周恩来和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在中南海怀仁堂
22、1957年4月,周恩来在杭州梅家坞小学观看学生上课。
23、1959年10月,周恩来和贺龙接见解放军各军兵种代表
24、1960年5月,周恩来和陈毅会见英国军事家贝纳德·劳·蒙哥马利元帅
25、1963年10月,周恩来和邓小平在天安门城楼上
26、1964年4月,周恩来和参加全军第三届文艺会演的部队文艺工作者一起畅谈。
27、1965年7月,周恩来和陈毅出国访问归来后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视察。
28、1970年3月,周恩来会见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行委员会主席亚西尔·阿拉法特。
29、1972年10月,周恩来和美籍华人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在一起
30、1973年6月,周恩来重返延安。这是他同老乡攀谈。
31、1974年4月,周恩来抱病欢送以邓小平为团长的中国出席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代表团
32、1975年1月,周恩来在第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抱病作《政府工作报告》
33、1975年4月,周恩来在医院和邓小平会见朝鲜劳动党中央总书记、共和国主席金日成
34、1975年9月,周恩来在医院会见罗马尼亚党政代表团团长伊利耶·维尔德茨
35、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设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门前的联合国旗降了半旗。
周恩来简历:周恩来,字翔宇。曾用名飞飞、伍豪、少山、冠生等。原籍浙江绍兴,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1913年进天津南开中学学习。1917年留学日本。1919年回国。在天津参加“五四”运动,组织觉悟社,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1920~1924年先后去法国和德国勤工俭学,在旅欧的中国学生和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发起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改称旅欧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由张申府等人介绍),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总支部书记,并参加中共旅欧总支部的领导工作,对早期的建党、建团工作起了重大的作用。1924年8月从巴黎回国,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中共两广区委委员长、常委兼军事部部长,主持建立党直接领导的革命武装叶挺独立团。1925年2月、10月,领导进行了第一、二次东征,为巩固和发展广东革命根据地和进行北伐作出了重大贡献。1926年曾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讲授军事课程,同年冬到上海,任中共中央军委书记兼中共江浙区委军委书记。1927年3月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获得胜利;8月领导了南昌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为创建人民军队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起义中任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同月在中共“八七”会议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28年出席了中共六大,在会上作了关于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的报告。后在上海坚持地下工作,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中央军委书记,曾发表《坚决肃清党内一切非无产阶级的意识》和《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1931年12月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后,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中国工农红军总政委兼第一方面军政委,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33年春和朱德一起领导和指挥了第四次反“围剿”战争,取得了重大的胜利。1935年1月在遵义会议上,坚决支持毛泽东的正确路线,为确立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遵义会议后,仍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并任中央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成员。1936年12月任中共全权代表去西安同被逮捕的蒋介石进行谈判,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代表和南方局书记,并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长期驻国民党政府所在地武汉、重庆进行党的工作和统一战线工作。1945年8月和毛泽东去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斗争,《双十协定》签订后,率中共代表团留在重庆和南京。1946年11月从南京返回延安。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陕甘宁边区时转战在陕北,同年8月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代理中央军委总参谋长。1948年9月,参加领导和指挥了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同年11月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为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武装夺取政权、创建社会主义新中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政府总理,外交部长(兼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第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二、三届主席。是中共第五届中央委员,六至十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六、七届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八至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八届、十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在担负处理党和国家日常事务的同时,和毛泽东一起制定了党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几个发展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都是他亲自主持制订和组织实施的。1960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国民经济顺利地得到恢复和发展。还提出了中国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已经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科学技术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关键性作用等观点,对社会主义建设都有重大意义。在国际事务中,参与制定并亲自执行了重大的外交决策,提出了外交工作中一系列具体的方针和政策,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了党的革命外交路线。1954年,倡导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4月,率中国代表团出席第一次亚非会议,使会议通过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万隆会议十项原则。在“文化大革命”中,顾全大局,任劳任怨,为继续进行党和国家的的正常工作,尽量减少损失,为保护大批党内外干部,费尽心血,并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阴谋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斗争。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代表党提出: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使中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前列的宏伟规划。1972年患病以后,一直坚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