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靳尚谊画 陈逸飞画 吴作人画 吴冠中画 傅抱石画 陆俨少画  李晓明 画 赵国经画 范曾的画

中国名家名画(16):陆俨少的画

 

    陆俨少(1909-1993)原名砥,字宛若。上海市嘉定县人。自幼好画,18岁从师习诗文、书法和绘画。早年师从冯超然。擅山水。吸收历代诸家技法,受黄鹤山樵影响尤深,然学古又不泥古。他画重章法,长于用线勾云划水,常用白云笔勾勒层峦叠嶂,尤用墨块压挤留白为云为水,烟雾起伏画面之上,别具特色。晚年另起炉灶,吸取陈老莲、仇十洲笔意为己用,用于传统笔墨和意蕴。写大山大水于特殊画风之中,开创一派,影响深远。历任全国文联委员,曾任浙江画院院长、教授。

    1、日出天开,山川映辉

 

2、杜陵诗意:秋水

 

3、杜甫诗意:江满

 

4、雁荡泉石

 

5、峡江险水

 

6、黄山云气

 

7、李白诗意:舟过白帝城

 

8、花满蹊

 

9、梅石图

 

    陆俨少生平:在中国当代画家里,专以深入传统笔墨精华乞求变法的,能获得成功的很少,能达到雅俗共赏的则更少。能深入传统而又形成自己突出风格的近代画家,除了黄宾虹先生之外,大约也只有陆俨少先生了。 
陆俨少一生经历坎坷。他的父亲陆韵伯承继祖业在上海嘉定县开设了一家米店。1909年,陆俨少就出生于这户殷实的商人家庭,他又名砥,字宛若,陆俨少幼时小名骥,字俨少,后以字行。
可能是某种天赋的作用,年幼的陆俨少尚未识字,就喜爱信笔涂抹。儿童的信笔涂抹终于召唤了艺术女神,十三岁时,他偶然得到石印本《芥子园画谱》,便如饥似渴地临摹。十四岁高小毕业,赴上海入澄衷中学读书。通过一位老先生高晓山的教育,第一次接触到中国画。中国画玄远深邃的画意,流畅的线条在感性上引起了他极度的兴趣,他在校图书馆见到一部有正书局出版的《中国名画集》,因不能出借,便带了笔砚在馆内临摹,凭着良好的记忆,他从而初知了中国画传统的源流派别及笔墨运用;课余的时候他又摹刻《十钟山房印举》,学秦汉印和清代一些名家的刻印。就这样打下了很好的美术基础。青年时代的陆俨少非常勤奋。他几乎没有别的娱乐,空闲的时候他不是作画就是练字要么就是读书,每天早上闻鸡起舞,四时就起了床,因寝室里没有桌子,便把一只大皮箱搁在方凳上当桌子,静静地坐在床沿练习书法,而此时他的同学还在梦乡里呢。他初学龙门石刻的《魏灵藏》《杨大眼》《始平公》,接着又临《张猛龙碑》《朱君山墓志》等。中学毕业后,经父亲同意,陆俨少进入注重中国画的无锡美专。希望进一步在绘画上得到深造。他借到一部《画学心印》,便点着煤油灯看到深夜。后来觉得学校教员的水平不高,加上军阀混战,时局动荡。不到半年陆俨少就辍学回家了。 
回到家乡,陆俨少经人介绍向前清翰林王同愈请益,受到王的赏识。他特意把陆俨少介绍给上海名画家冯超然。在行过拜师礼之后,冯超然第一句话便告诫道:学画不可名利心太重,要有殉道精神,终身以之。这句话陆俨少终身铭记在心。从此陆俨少每月去上海冯起超然家两次。冯超然的习惯是深夜作画,白天接待宾客。他只给学生布置作业,作些指点,或在习作上略改几笔,学生很少有机会见他动笔。陆俨少先后临过戴熙、王时敏、王昱、恽向、唐寅等人的作品,冯超然认为他甚至可以以假乱真,常常得意地对人说:我有一个不像老师的学生。陆俨少每次到上海除了去冯超然家,就是跑裱画店,偶然见到一张王石谷的画便兴奋不已,在师友间奔走相告。如果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的话,那么陆俨少是"熟看名画三百幅,不会作画也会作。"广泛地临摹使得他画技进步神速。除了学画之外,他还认真学习古诗文。只要他一有空闲,手里总是拿着本书,他好读李白、杜甫、李贺、李商隐的诗,和欧阳修、韩愈、柳宗元、苏轼、归有光的散文,并对《史记》、《世说新语》、《水经注》、《洛阳伽蓝记》等也发生了兴趣。陆俨少生性淡泊,他自己曾有个比例,即十分功夫,四分读书,三分写字,三分画画。陆俨少认为除了精湛的技法之外,必须在修养及对事物有宏观性领悟,实际上另占三分的写字无非是为了增强控制毛笔的能力,作画时可以得心应手,陆俨少因为注重读书与写字,所以其画作自然就达到鬼斧神工,气象万千的艺术境界。读书,作画,写字这就是陆俨少的生活的全部。1932年淞沪战争爆发,陆俨少在辗转避乱期间感受风寒,染上气喘病根。1934年春,他应友人之约游历了上柏山、西天目山和黄山。有鉴于上海卖画市场的艰难,陆俨少不愿依靠他人,便在上柏山买地经营农场,他一年中几个月住在山中,读书、作画、种植,其余时间则托友人代管农场。这一年他又北上远游,经徐州、曲阜、济南至北平,游览了孔庙、泰山、故宫、长城,而后至大同看云冈石窟,上妙峰山游览太行山色,经天津、烟台返回。这些游历,开拓了陆俨少的胸襟胆识,为他晚年的卧游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积累。
1935年,南京举办第二届全国美展,其中还展出故宫及私人收藏的历代名迹。陆俨少闻讯后专程去南京住在亲戚家,朝夕到场观看。他先大体看一遍,然后择其百幅名画细心揣摩,看它总的神气,以及如何布局、运笔、渲染,默记在心。对其中的几幅杰作,如范宽《溪山行旅图》、董源《龙宿郊民图》、李唐《万壑松风图》、郭熙《早春图》、黄子久《富春山居图》、赵孟頫《枯木竹石图》、高克恭《晴麓横云图》等,陆俨少早晚观看,逐根线条揣摩其起笔落笔,以手指比划,闭目默记,把近百幅名画看到烂熟,自谓"贫儿暴富"。后来上海和重庆也曾展览过故宫名画,其中有巨然《秋山问图》、赵孟頫《鹊华秋色园》等,陆俨少每次都不放过观看的机会。他感到看一次名迹,手中的功夫就提高了一层。
1937年"七七"事变后,陆俨少携妻挈儿西行避难,历时三个多月才辗转抵达重庆,在一家兵工厂里当一名事务员。他业余作画至百幅,先是在重庆租了场地开了画展,1939年又到成都开画展。四川一个教育厅长对他说:"在成都开画展,人事第一,作品第二。"陆俨少回答说:"我二十年学画,未学人事。"对方说:"那是开不好画展的。"陆俨少住在一家小客栈里,起草了一篇画展启事,没想到这篇启事竟使当地一些宿儒对他另眼相看。之后他又到乐山举办画展,正好武汉大学西迁至乐山,他的画展引起了朱光潜、马一浮等名人的关注和称赞。后来他又到宜宾去举办画展。
此行陆俨少由重庆经内江抵成都,再至灌县,上青城山、峨眉山,又沿岷江乘船至乐山,再至宜宾,而后乘船经泸州、江津回重庆。他感到国内山水以四川为第一,即便是寻常平冈远岫,一丘一壑,无有不可观者。有一次他在游历中忽遇秋雨乍晴,平峦一带岚翠犹湿,白云红树灿然如锦,想起黄公望的《秋山图》,不禁惊呼:"黄子久,黄子久!"数日后他重到该处,见山峦神采已异,他以为是山川晴雨面貌不同的缘故。后来又趁雨前往,却再也见不到那令人神往的景象。他不由得感叹观山亦须有缘。
抗战胜利后,达官贵人纷纷乘飞机、轮船东归。陆俨少无计返家,遂举家搭木筏而下,一路历经三峡江流险恶、盗匪出没之所,艰苦备尝,但由于木筏行驶徐缓,给陆俨少细察两岸山峦难石结构和水势以难得的机会。后来陆俨少以神奇的线条表现疾流奔泻、漩涡激转、崩滩裂岸、飞沫堆雪的"陆家云水",实与他这一段经历在心中的孕育有关。
回到南翔和上柏山,那里已成劫后废墟。陆俨少在南翔租赁了新的居室,每日作画写字,日临冯承素《兰亭序》二过为课,并立了润格卖画。1947年他积了百余幅画,在无锡举行个展。由于朋友的帮助,画展得利甚丰。生活稍趋安定,陆俨少又与朋友结伴出游,经杭州至绍兴、嵊县、新昌再至天台,观赏了大佛寺和石梁飞瀑等胜迹。
对古画广泛的临摹;深厚的诗文功底;淡泊的处世态度;再加上饱览奇山异水逐渐形成了陆俨少"笔墨生发"的画学思想。
我们知道在油画创作过程中,先画某笔和后画某笔的顺序是不限定的。从第一笔到最终一笔,整个过程是没有规律的,可以先画静物一笔转而又画天空一笔。这种步骤的不确定,丝毫不损害作品的最终效果。欣赏者也绝不会去追寻哪一笔是先画的,哪一笔是后画的。创作步骤对绘者和观者而言,并无实质意义,人们更多的是关心作品的最终效果。陆俨少之前的中国画大都也是如此,而在陆氏的画作中笔墨的先后步骤就显得有其自身的价值。
陆俨少的山水画法,往往是先由局部下笔,然后生发,最后成局。他曾多次对人戏言:"我是画到哪里是哪里。"这种"画到哪里是哪"之法其实正式建立在其独特的"笔墨生发"的画学思想之上。从陆氏的山水画的整个框架结构来说,以浓为骨架,由浓入淡,由润至燥,常以生辣的几笔浓墨作起首,然后以干笔淡墨皴擦。如果将先有一画作为"启",那么后一画便为"随"。作为先导的"启"笔是主,而后继的"随"则必然是根据前一笔的或大或小,或浓或淡,或燥或润,或疾或缓进行补笔。一笔接一笔,一笔复一笔,如此反复生发。如波连潮涌,笔笔紧跟,往复更叠,不能自止。以陆氏的经验,作画从不打草稿,虽巨幅经营,也只大体安排位置,然后下笔,不受拘束,笔随神行,奇思壮采,合沓而来。
视王原祁以至黄宾虹都是由大到小,先定位置,逐渐构搭,而陆俨少则一反此法,由小到大,笔笔生发。陆氏的笔墨生发之道与其用笔独到无不关联。其作画喜以一管加枝山水画到底,不似他人往往视所需随时换笔。在这种情形下,一支笔要当作几支笔来用,这就需要随时调节笔触的大小 
粗细。他十分注重中锋用笔的丰实壮健的效果,有时也常将笔卧倒,谓之"卧笔中锋"。我们不妨看看他的以下三条画语录摘录:
①"笔既要提得起也要揿得下。"并且要"提揿二者穿插互用,抑扬收放。"
②"竖笔拖笔必须穿叉互用。"
③"中指拨动是用笔的诀窍,中指最靠笔尖稍动一下,点画之间就起微妙的变化。"
靠提笔与揿笔,竖笔与拖笔,笔与笔之间干枯燥润的相互对比变换正是陆氏笔墨生发不息之诀,而"中指拨动",且颤且行,无疑则是维系生发的诀中之诀了。应该指出,"中指拨动"的颤笔效果与无病呻吟的抖笔是无关的。颤笔靠中指拨动来微调笔毫,使笔之中锋注墨均匀,使线条愈加浑厚。此种颤笔的缓疾运行完全是即兴的。随即发动,随心生发,无法预示,无法复制。于是这就构成了"笔墨生发"。
1950年陆俨少画成《杜陵诗意画卷》,这是他山水画的代表作。之后他画过连环画,当过私营书局绘图员。1957年上海中国画院成立,陆俨少作为首批进入的画家,去浙江四明山区和福建永安、龙岩等地下生活。回来不久,即在"反右"运动中被错划为右派。在劳动改造的余暇,他画成山水课徒画 稿二百余幅。1962年应潘天寿之邀去杭州浙江美术学院兼课教山水。1964年随画院去皖南写生,在歙县练江边看到日光斜射下山峦的轮廓光,乃创留白技法。
但是历史又将这位艺术家推向坎坷的历程。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作为"右派分子"的陆俨少自然成为"大革文化命"的对象。
在文革中陆俨少受到种种磨难,无论是肉体还是精神,他从不向命运低头。任何磨难都不能让他放弃自己付出一生心血的艺术,私下里他仍作画不辍。直到文化大革命后期他才被允许赴新安江写生,他在船上见到两岸群山奔赴,云气流转。面对如此壮美的景色,那时他的心情一定是非常复杂的。执着的殉道的精神才是艺术的真谛。真理是不会说谎的,陆俨少一直相信这句话。
1978年他的"右派"头衔终于获得到了平反。
在这之前,陆俨少的画只是在沪宁杭一带艺术圈的私下里流传,先后受他笔墨风格影响的著名画家有宋文治、周昌谷、刘旦宅等。这以后,陆俨少卓异的绘画艺术开始受到社会的瞩目。他先后应邀为外交部、故宫、中南海、人民大会堂、中国美术馆等处作画。上海、辽宁的博物馆收藏了他的作 
品。1979年他参加上海书法代表团访日,同年还在上海、杭州、北京举办个人画展。1980年游庐山,是年秋天调任浙江美术学院教授。1981年在香港举办个人画展。而后游黄山,又游西安、秦岭,继作宁波、普陀、南北雁荡游。1983年游深圳,被聘为深圳画院顾问,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1984年重游四川三峡,返杭后被任命为浙江 画院院长。这期间他创作了大量的山水佳作,尤为气势阔大的《峡江图》著称。启功为之赋诗:"昨日抱图归枕伏,居然彻夜听涛声!"谢稚柳先生亦称誉:"即唐宋高手,亦不足为我俨少敌也。"香港和上海、杭州等地先后为他出版了各种画册,他的画学著作《山水画刍议》《山水画课徒画稿》《陆俨少自叙》《怎样画云》《怎样画水》也相继出版。
1992年,陆俨少因感身体不适,回到睽违多年的上海居住。由于病魔的几度折磨,一代山水画大师于1993年10月23日溘然逝世,走完他一生坎坷而又辉煌的历程。
陆俨少先生是从纯粹中国文化脱颖而出的大师,他以他的学养、才力、人格、以及对艺术的执着无疑在中国近代画坛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陆俨少先生年谱
    一九○九年(一岁)
六月六日(阴历五月九日)生于江苏省(今为上海市)嘉定县南翔镇,父亲陆韵伯继承祖业开设米店,母亲朱璇。小名"姬"字,"俨妙",号"宛若"。
一九一四年(六岁)
改名"骥",字"俨少",后以"俨少"为常用。未识字即喜画画。
一九一五年(七岁)
取学名为"同祖",入嘉定县第四国民小学读书。
一九二○年(十二岁)
入县立第二高等小学,未半年入翔公小学读书。与表妹朱燕因订婚。
一九二一年(十三岁)
得石印本《芥子园画传》遂如饥如渴地临学。
一九二二年(十四岁)
高小毕业,入上海澄衷中学读书,课余参加绘画、书法、篆刻等课外组织。由高晓山老师教习中国画。同时研习古典文学。
一九二四年(十六岁)
学《论语》、《汉书·艺文志》,考试得奖品《畏庐文集》、《畏庐文集续集》。
一九二六年(十八岁)
中学毕业,进入无锡美专,专习中国画,未半年即缀学,与苏州王同愈订忘年交。
一九二七年(十九岁)
由王同愈介绍,拜上海冯超然先生为师。冯师第一句告诫"学画不可名利心太重,要有殉道精神,终身以之"。临戴醇士手卷。
一九二八年(二十岁)
临王东庄册页,冯师大加赞赏,谓可乱真。
一九二九年(二十一岁)
与朱燕因结婚。每半个月去上海冯师处请益。
一九三○年(二十二岁)
在家自修。读书、写字、画画三者齐进。
一九三一年(二十三岁)
常与燕因同至岳母家住。
一九三二年(二十四岁)
淞沪抗日战争爆发,义愤填膺,吟诗泄愤,但毕竟书生无补。随父母暂避上海租界,路上感受风寒,咳嗽不止,种下气喘病根。 
一九三三年(二十六岁)
父亲卒。
一九三四年(二十六岁)
经友人金守言介绍,得母亲同意,在浙江武康上柏山买地经营农场。此时苏州费新我也来买地,隔涧为邻。游天目山、黄山。经徐州、曲阜、济南以至北平,住一个月。历览长城、故宫等。再去大同访云冈石窟,上妙峰山览太行山色,经天津、烟台而归。
一九三五年(二十七岁)
去南京参观第二届全国美展,饱览故宫藏品。始作《梅花图》。发枝取陈老莲,圈花取石涛,自创面目。书法初学魏碑,继临《兰亭》、宋四家,后学杨凝式。
一九三六年(二十八岁)
上柏山中新居落成。
一九三七年(二十九岁)
奉老母率妻子入上柏山中,植梨千树、竹万竿,有学陶渊明之志,《七七事变》为避兵祸,率全家于宜昌僦屋而居,不十日再西行。
一九三八年(三十岁)
至重庆。初就任第二十兵工厂秘书室,后至营缮科,最后去所属农场任事务员之职。作画至百件,在重庆两路口举行个展。认识沈钧儒、陈树人、陈之佛、常任侠、黄君璧、丰子恺等。
去成都举行画展。
一九三九年(三十一岁)
游青城山、峨眉山等地。认识了彭袭明、王星北、朱光潜、马一浮。得朱光潜好评。
一九四○年(三十二岁)
为兵工厂撰书迁建落成碑记。
一九四一年(三十三岁)
游马家店,白云在山、青林红树,宛然黄子久《秋山图》,大呼我师乎。
一九四二年(三十四岁)
书法变异,成为似隶非隶,不同于金冬心漆书。山东王献唐先生极称之。然冯超然先生斥为"天书"不好认为。后厌之。
一九四三年(三十五岁)
画《瑞雪启春图》为母亲七十寿。 
一九四四年(三十六岁)
王同愈卒,年八十七岁。画《洛神图》、《蜀中留痕册》赠程景溪。
一九四五年(三十七岁)
抗战胜利,东归无日。
一九四六年(三十八岁)
二月全家搭乘木筏自重庆出发经历三峡,冲冒险水,出入盗匪窟穴,历时一月余。于木筏上终日看山观水,并记在心,日后闻名于世的峡江险水皆出于此。
一九四七年(三十九岁)
秋天,在无锡举办个人画展。
一九四八年(四十岁)
在南翔东市创办圭白农场。
一九四九年(四十一岁)
游新昌大佛寺,观天台梁飞瀑。嘉定解放。
一九五○年(四十二岁)
画《杜陵诗意画卷》后附五律六首,得冯老师赞赏。母卒。
一九五一年(四十二岁)
迁往上海,参加连环画学习班。
一九五二年(四十四岁)
进私营同康书局任绘图员,画《牛虻》连环画。参加新国画研究会。
一九五三年(四十五岁)
上海举办解放后第一次大型展览。作品《雪山勘探》得好评,被美协收购并出版。
一九五四年(四十六岁)
在华东美协会晤黄宾虹。宋文治来学习中国画。冯超然卒,终年七十三岁。
一九五五年(四十七岁)
率宋文治去拜吴湖帆为师。
一九五六年(四十八岁)
安徽省文化局来上海物色国画家去合肥工作,遂约了孔小瑜、徐子鹤、宋文治同行。画《杜陵诗意册》二十开赠姚耕云。
一九五七年(四十九岁)
从安徽回上海。上海中国画院成立。去浙东四明山下生活。画《江路乘筏图卷》。当选为上海市南市区人民代表。
一九五八年(五十岁)
去闽西写生,画革命历史画。"反右"开始,在会上说了上海美协不挂中国画,像外国美协,被错划为右派分子。
一九五九年(五十一岁)
每天到画院劳动改造。于余暇画成《山水画课徒画稿》二百幅。画《杜陵入蜀诗册八开》赠谢稚柳。 
一九六一年(五十三岁)
国庆摘去右派帽子。为吴湖帆画《清萝吟巢图》青绿山水册页。
一九六二年(五十四岁)
受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潘天寿先生邀请,赴杭州任教大学四年级山水课。画《人物图》两帧,开始画《杜甫读音画册》一百幅。
一九六三年(五十五岁)
肺有病。老友任书博送进口药"抵白粉"服后即愈,画《感惠册》报之。
一九六四年(五十六岁)
参加画院组织的皖南写生。见山丛林边缘,日光斜射,显出一道白光,遂由此创为留白之法。
一九六五年(五十七岁)
高教部规定,取消兼课制度回上海在青年宫等辅导国画山水。画《峡江险水图卷》、《就新册》。
一九六六年(五十八岁)
"文化大革命"开始,初未受冲击,画《毛主席诗意画》二十四幅。
一九六七年(五十九岁)
因出身问题,开始被批斗。
一九六八年(六十岁)
至"文化大革命"后期,均被批斗,受画院造反派斥打。
一九七五年(六十七岁)
摘掉地主帽子。去新安江淳安等地写生,回来后创"留白法"。
一九七六年(六十八岁)
粉碎"四人帮","文化大革命"结束。画《秋日云开图》。
一九七七年(六十九岁)
去井冈山写生认识电影演员赵丹,画《井冈山五哨口图》。
一九七八年(七十岁)
画院宣布一九五八年是错划右派。画成《名山图》十六幅。
一九七九年(七十一岁)
撤消地主分子的决定。为周恩来故居画四尺整纸《梅花》,参加上海书法访日代表团至东京大阪。为北京人民大会堂画《雁荡山》、《梅花》大幅。为上海虹桥机场画大幅《大好河山》图。任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研究生导师。
一九八○年(七十二岁)
正式调任浙江美术学院教授。在上海画院举办展览,并携至杭州展出,九月赴北京住颐和园藻鉴堂作画。《山水画刍议》出版。 
一九八一年(七十三岁)
五月去香港举办个人画展,并出版《陆俨少画集》、《中国名山胜景图》,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九月去北京参加中国画研究院成立并任院委。
一九八二年(七十四岁)
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为金山宾馆作大幅《雁荡泉石图》,为和平饭店作《南雁荡》、《迎客松》,为人民大会堂作《雁荡泉石图》,画丈六《三峡》、丈二《南北雁荡》大画。
一九八三年(七十五岁)
为中南海会议厅画《层峦叠翠》图,高三米长九米半大来画。画《高江急峡图》、《雪中西湖图》。
一九八四年(七十六岁)
将早年、中年、近年代表作品十四幅捐献上海博物馆。被任命为浙江画院院长。参加在西德举行之五人画展。画《峡坼云霾图》、《谷虚云气图》、《杜陵诗意图》。
一九八五年(七十七岁)
选书《重建黄鹤楼记》刻碑树立楼前。《山水画课徒稿》出版。
一九八六年(七十八岁)
《陆俨少自叙》、《怎样画云》、《怎样画水》出版。
一九八七年(七十九岁)
应邀去香港中文大学讲学。画《云山赴集图卷》,其中人物有一百二十二人。为其画人物最多的一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陆俨少画集》。
一九八八年(八十岁)
画水墨抽象册页八十幅以贺八十岁寿诞。六月率妻燕因、子亨、亶、学生沈明权等回故乡嘉定古漪园举行八十大庆并开个展。
一九八九年(八十一岁)
离杭州去深圳定居,临行借西泠书画院举办告别展。任西泠印社顾问。在怀柔县进行创作,补足因"文化大革命"所流失的《杜甫诗意图》一百幅。十一月赴深圳,病,住医院。
一九九○年(八十二岁)
去南海游西樵山,题"游龙入怀"四个大字,刻于石壁上。有《南陆北李》之称的李可染先生卒。
一九九一年(八十三岁)
元旦在深圳中国画廊举办回顾展。展画一百二十幅,盛况空前。故乡嘉定筹建"陆俨少艺术展"。
一九九二年(八十四岁)
回上海,住延安饭店,病住院。
一九九三年(八十五岁)
病住院。重阳节卒,时年八十五岁。

上一页 | 关闭窗口 |  下一页


艺术天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