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格尔 Ingres (1780-1867),法国古典主义画派最后的代表,他以精湛的传统技艺在人物画着力表现线条的纯净、姿态的优美和皮肤、饰物质感。 同时,安格尔并没有受到传统的束缚,具体表现在对客观现实的尊重,注重色彩的运用和按照美的规律对对象的变形处理,充满浪漫主义的气息。
1、土耳其浴室 安格尔 油画 1862年 直径108厘米 现藏卢浮宫藏
2、瓦平松的浴女 安格尔 油画 1808年 146×97.5厘米 藏卢浮宫
3、《泉》 1856年 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 法国 163cm*80cm 布 油彩 巴 奥赛博物馆藏
4、后宫佳丽 安格尔 1829年 72×100厘米
5、加拉的玻林娜.埃莲诺尔 安格尔 1853年 121.3×90.8厘米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6、莫第西埃夫人 安格尔 油画 1856年 120×92厘米 伦敦国家美术馆藏
7、大宫女 安格尔 油画 1814年 91×162厘米 藏于巴黎卢浮宫
8、荷马的礼赞 安格尔 布油彩 386×515厘米 现藏巴黎卢浮宫
安格尔的裸体之美:
安格尔 Ingres (1780-1867),是举世闻名的绘画大师、美学理论家和教育家,在80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孜孜以求地在艺术道路上实践着自己的理想,勤于创作,留下了丰富的艺术遗产;他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强调绘画基础的训练,制订了一系列为学院派奉为圭臬的古典主义原则。另一方面,安格尔的保守与反动也是史所罕见的,他极端仇视革命,曾宣称自己不属于这个叛逆者的时代;他诋毁进步艺术形式,骂它们是"下等酒馆里的破烂货,懒汉的艺术"。
1780年,安格尔生于一个世代绘画的美术学院院士家庭,并从小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9岁的小安格尔在素描上显露出惊人的天分,寥寥数笔就能传神地画下家里客人们的肖像,父亲于是送他到几位名师处深造,因此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功底。
安格尔17岁时来到巴黎,在这里遇到了影响他一生艺术道路的老师大卫。刚开始大卫对这个日后的得意门生并不感兴趣,原因是安格尔平淡谦和的画风难入这位以英雄主义为信条的导师的法眼。安格尔异常聪明,他没有急于改变风格,而是在此之外加进了老师的某些元素,21岁时的《阿喀流斯接待阿伽门农的使者》(《伊利亚特》中的一幕:希腊统帅阿伽门农向英雄阿喀流斯道歉,送上美女财礼并请他参战)令大卫对他刮目相看,并获得了赴罗马学习的机会,但实际上他26岁才奔赴意大利求学。求学期间,他不断将作品寄回国内在沙龙上展出,大卫惊喜地看到学生越发接近古典主义了,并为找到接班人兴奋不已。44岁,当安格尔回到巴黎时,他已是公认的古典派大将了。
当时的法国,乃至整个欧洲,古典主义江河日下,大卫已流亡比利时,他的另一弟子格罗也游离于古典派之外。学成归来的安格尔,无疑壮大了古典派日渐消亡的声势,成为古典派对付新兴的浪漫派的法宝。
从大卫到安格尔,是热情、生动的革命古典派向僵化、空虚的学院古典派的蜕变,安格尔背弃了老师艺术中的人民性,成为唯古典主义造型的追随者。安格尔表面不问政治,实际用自己的画笔为复辟王朝粉饰太平。《路易十三的誓言》得到了官方的热烈赞赏和革命舆论的强烈批评,正因为如此安格尔获得了波旁王朝颁发的"荣誉军团骑士"称号,次年还被选为皇家美术学院院士。然而,在一片偏重考古的职责声中,他"挂"不住了,一气之下返回了罗马(在意大利期间,他被任命为驻罗马的法国皇家美术学院院长),直到61岁才回国。
安格尔一生向往古典主义,追求古典理想化的平静肃穆的美,并以次作为他艺术的最高追求。古典派强调造型的准确性,这一点安格尔作得比他的老师更极端,简直到了一椅一物非倾心雕琢不可的地步,当然造型更为精美的同时,画面自然也就更为僵化。在形式精益求精的同时,内容从大卫的现实题材转为纯粹的唯希腊罗马是之的地步,成为脱离实际的纯艺术追求,于是"与时代步调格格不入"成为后世不肖子弟诘责他的主要话柄。《黄金时代》(又被人戏称"懒惰的美女群"),很难从在幸福乐园中(古希腊人将历史分为"黄金、白银、青铜、黑铁"四个时代)的无忧无虑的青年男女们的身上看出大卫的雄浑之气,取而代之的是造型极其精美之外的对理性美的描画。
实际上,安格尔的师承与其说出自大卫,不如说出自另外两个人--拉斐尔、提香,尤其是拉斐尔,他是安格尔终生的偶像。一次,孩提时的他看到了拉斐尔的《椅中圣母》,(后来,他仿照《椅中圣母》创作了《1780年波滔斑夫人》)感动得热烈盈眶,后来他自述说:"拉斐尔打开了我艺术的眼界,使我顿开茅塞,这个印象决定了我一生的命运。"在意大利古典主义的宝库中,他对拉斐尔遗留画作和提香人体艺术进行了近乎发狂的研习揣摩,依照拉斐尔《雅典学派》创作了《荷马的礼赞》。
即便从今天的眼光看,《雅典学派》与《荷马的礼赞》还是有上下床之别:安格尔在对古典主义"诗王"荷马的假想受桂冠图(荷马脚边的红衣、绿衣女郎分别象征《伊利亚特》与《奥德塞》)的描绘的同时,生硬地拉上了许多古典主义的杂七杂八?“名流"--拉斐尔、但丁、阿基米德、雅典娜、唯吉尔,非但不能与拉斐尔《雅典学派》的兼容并蓄相比,而且场面也显得造作冰冷。这时,安格尔纯理性古典主义的某些弱点、也是后来学院派的弱点也暴露无遗了,即忽视人物客观的艺术视角,盲目追求古典主义死板的教条,使得画面显得不免生硬死板。当然,这种"死板"也是遵照古典主义原则而为之的,为了排除一切亢奋、激烈的情绪化成分,赋予作品安静、庄严的因素,对这种艺术追求上的反差,毋庸多言(绝对不是单纯地批判安格尔及学院派)观察《拯救安吉丽卡》中那个没有激越因素的场面就可以理解了。
安格尔学习拉斐尔真正的成绩是对女性裸体的传神描绘,他本人也是首屈一指的素描大师,因而对造型的把握上显示出异常的得心应手。
1808年,安格尔创作了著名的《瓦尔品松浴女》,这个被后世奉为裸体背影经典的形象健康、丰满、洋溢出生动而毫无任何淫亵的成分。
安格尔强调绘画必须重视骨骼,而肌肉远在其次,他认为肌肉绘制得过分精确会成为造型纯真的最大障碍,甚至会造成独特构思的浪费使作品平庸化。这是发前人所未想的重要美学理论,1814年他应卡萝琳皇后的邀请创作的《大宫女》就是这种理论的最好佐证。安格尔故意拉长人物的腰身(增加三根脊椎骨),这种"没有骨头"的变体增强了裸体特有的妩媚感。另外色彩的调配显得平和稳定、独具匠心,以至有人称威尼斯画派无一人能够企及。
安格尔崇尚自然,代表他最高成就的裸体创作往往不事雕琢,是自然形象洗练化与古典造型理性的完美结合。他笔下的裸女没有思想(《土耳其浴室》)、没有信仰(《后宫佳丽》)、没有任何时代的成分(《维纳斯》,实际是他夫人的画像),完全是画家纯粹的艺术创作。《泉》是他最负盛名的作品,是他于1820年在意大利期间作为习作开始的,1856年才在巴黎完稿,据说原名是《维纳斯》,但画家经过数十年的世俗漂泊,修改了少女脚边的小天使,把整理秀发改为倒倾水瓶,使之成为一幅具有古典主义象征意义的名作。也许安格尔在寄托对青春的无限眷恋--少女充满活力的胴体正象她脚边的那朵含苞欲放的雏菊,散发着长久的魅力,给人以宁谧的思绪、无尽的隽永。少女是画家衰老年岁的产儿,她的美资超过了所有的姐妹,集中了她们的美于一身。安格尔的艺术形式美是成功的,他笔下的裸体屏弃了一切非自然的成分,因而她们的美是可供任何时代膜拜的典范。
安格尔年表:
1780年,安格尔(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生于法国南部的蒙托榜(Montauban),父亲是装饰雕刻师和画家,母亲是皇宫假发师的女儿。
1786年望子成龙的父亲送安格尔入教会学校学习。
1791年入图卢兹学院学习美术。1794年充当乐队小提琴手。安格尔少年时看到老师的拉斐尔的摹本,激动得热泪盈眶,从此他终身崇拜他。
1797年进入新古典主义大师达维特的画室,成绩突出。毕业后本来可以去罗马学习,但因时局动荡,使他出国的事被拖延了。在等待去罗马留学其间,1805年创作了《里维耶夫人像》,司法官里维耶一家是他在巴黎结识的。
1806年-1820年安格尔在罗马学习和创作。
如果说达维特的古典主义是革命的古典主义,安格尔的古典主义就是唯美的古典主义。和他的老师不同,安格尔不过问政治,一心闭门造车,保守、执拗。常常招至别人的攻击。以“为艺术而艺术的”姿态坚持保守的学院派古典主义,反对以德拉克罗瓦为首的的浪漫主义艺术。 安格尔的题材并不多,甚至反反复复画同一题材、使用同一造型等。
1856年象征“清高绝俗和庄严肃穆的美”的最杰出的作品《泉》的诞生,标志着安格尔艺术达到光辉的顶峰。
1863年被故乡授予金色桂冠。
1867年去世。